编者按:为全方位展示医院在技术创新、管理变革、质量提升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,在第8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,泰安市肿瘤医院推出【医脉新章】栏目,旨在以科技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,以精细管理重塑医疗运行模式,以质量为本守护患者健康和安全。接下来,让我们透过一个个真实的工作场景,去见证这群年轻人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驱动下,不断传承、创新,奋力书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侯军君,化疗一科主治医师,质控科医疗质量负责人,研究生学历,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。兼任山东省防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委员、山东省防痨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分会委员、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。擅长各类实体肿瘤(尤其是乳腺癌)的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及肿瘤恶液质及癌痛患者的姑息治疗。
“一流的医生应该是坐下来会看病,站起来会演讲,闭上眼睛会思考,进了实验室会科研。”张伯礼院士的“四会”箴言,不仅是医学从业者的理想标杆,也是侯军君十余年如一日践行的职业信条。
2014年,侯军君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,就职于泰安市肿瘤医院化疗一科,潜心钻研实体肿瘤综合治疗,尤其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与癌痛姑息治疗两大领域深耕不辍。2025年,兼任质控科医疗质量管理专项负责人,她凭借临床医师兼管理者的双重视角,积极推动全院诊疗工作的规范化进程,将治疗精准度与医疗安全性双轨并行,为患者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。
临床精进:延展生命长度,点亮尊严之光
化疗科收治病人多为中晚期,每天看到他们饱受癌痛折磨,侯军君深刻认识到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局限性。为此,她将研究重心聚焦于姑息治疗领域,致力于探索药物与非药物协同镇痛的有效路径。先后发表癌痛管理相关核心期刊论文6篇,参与完成科研课题《癌痛优化治疗模式及阿片类药物剂量计算程序的应用研究》,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,在研课题1项。
曾经有一位骨转移的老年患者,因剧烈疼痛彻夜难眠,生活质量极差。侯军君为其量身定制了“抗肿瘤治疗+个体化镇痛”的综合方案。当老人终于安睡时,家属含泪紧握她的手:“是您让我的父亲走得不那么疼。”
在乳腺癌诊疗领域,侯军君综合运用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,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助力晚期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,实现“活得更长、更有尊严”的目标。
专业破壁:推动医学知识转化与传播
“只有让更多人了解肿瘤知识,才能实现早诊早治,进而提高肿瘤治愈率。”怀揣着这样的信念,侯军君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,创作了科普剧《肺结节不纠结》。该科普以情景剧的形式,向大众普及肺癌识别知识,在济南、潍坊等城市巡回演出,惠及群众超过3000人次。此外,她还在国家消化道筛查年会上参演了《白蛇传之胃,你好吗》,积极呼吁早癌筛查,早诊早治。
学术交流方面,她也成果颇丰:她在2020年第五届CSCO·三生肿瘤CIT中青年医师“澳然新声” 演讲比赛中荣获全国亚军,在2023年,她以“全程管理,镇痛无忧”为题,斩获“癌痛全程管理临床优秀病例征集项目”演讲比赛山东赛区二等奖等多项荣誉。侯军君在深耕临床实践、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,让临床知识在学术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。
质控革新:以标准化建设提升诊疗质量
2024年,在泰安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知识技能竞赛中,侯军君获得个人二等奖,团队二等奖,医疗质量安全的种子自此深植于心。
2025年,侯军君担任质控科医疗质量管理专项负责人以后,她以临床医师兼管理者的双重视角践行“质控不是挑刺,是为医患共筑双保险”和“质控无需以增加临床负担为前提”两种理念,并始终奉行“直击痛点、稳中求进”的工作方式。
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,侯军君对全院的缺陷病历进行梳理,建立起质控条目库,优化了20余类电子模板及知情同意书,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,有效规避了风险。
同时,为积极响应国家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号召,她开展了一系列质控提升活动,比如,提高首次抗肿瘤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专项行动,为规范化诊疗筑牢根基(分期率提升至92%以上,远超国家标准);“学指南 促规范”活动,组织多学科诊疗(MDT)团队学习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指南,通过铸造规范化诊疗本体,来夯实规范化诊疗的基础。
双轨初心:在诊疗与质控的交汇点践行使命
质控会议上忙碌的身影和深夜病房中执着的坚守,这种双轨奔忙的日常,正是她对生命安全的庄重承诺。
“以专业为刃延长生命,以仁心为火温暖尊严,以质控为尺筑牢安全”——这“三为”信念如同灯塔,照亮她在临床与质控交织的双轨上坚定前行,为肿瘤患者托举起更有质量的生命之重。
文:蔡宇